查看原文
其他

此时此刻,深圳需要这样的精神!任正非站立等候,因向科学致敬!【附徐直军致辞全文】

深圳梦 2019-10-07

7月26日,华为在深圳总部举行颁奖典礼,向5G极化码(Polar码)的发现者土耳其毕尔肯大学尔达尔·阿里坎(Erdal Arikan)教授颁发特别奖项。百余名标准与基础研究领域的华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也获得了表彰。


戳视频,一睹颁奖现场盛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748bg2odb&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无WIFI请看后面的图片及文字) 来源:华为、蓝血研究


现场场面极其宏大,足见华为的重视程度。


华为董事长梁华,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郭平、胡厚崑,CEO任正非等核心高管悉数到场。一个颇令人回味的细节是,在仪式之前,包括创任正非在内的华为最高管理层,为了迎接Erdal Arikan的到来,在原地足足站了一二十分钟。



这是向探索者的致敬!


在表彰会上,华为董事长梁华和轮值董事长徐直军(Eric Xu)代表华为分别做了致辞。徐直军在致辞中说:“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标准的诞生只是新旅程的开始。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包括极化码在内的5G技术更快、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致辞全文附后)



同时,任正非与Erdal Arikan教授进行了对话。任正非表示:“我们向基础研究这条道路努力奋勇前进,把这个问题发扬光大,我们继续支持教授所领导的团队的技术发展和前进,继续合理的给予投资,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我们的道路会更加宽广,未来信息社会将会是无穷无尽的社会,我们现在才刚刚起步。”


Erdal Arikan在现场向任正非提了一个有意思的小问题,“如何评估中国的现状?特别在工程科学领域最高质量的教育问题,您对现状是否满意?”



任正非回答称,如今有很多人不能安静坐下来研究学问。“基础领域的突破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是数十年的默默无闻,辛苦地耕耘。”“我觉得教育不要输在终点线上,什么时候起跑无所谓。”


(拿奖牌的为童文博士)

华为5G首席科学家童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当初我们决定选择了风险比较高的技术,甚至从工程角度都不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技术。所以在早期做出这样的决策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做出了这个决策,而且并不打算在一两年就获得收益。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现在,得到了现在的成果。”


附:徐直军致辞全文


阿里坎教授,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能和你们相聚此地,我感到非常荣幸。


请同我一起向阿里坎教授和他的科学探险家同伴们致以敬意。


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今天的活动邀请函已于2008年7月24日发送给我们,那天我们第一次看到阿里坎教授关于极化码的论文。


众所周知,3GPP于2018年6月14日11:18正式冻结了5G New Radio的独立(组网)规范。这标志着5G Release 15标准的正式发布。非独立(组网)的NR规格于去年12月发布。目前,所有功能标准化工作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去年12月,极化码被确认为5G标准的基本要素。


世界上第一个符合3GPP标准、支持极化码的5G系统,于2018年2月22日在世界移动大会上发布。它由华为和沃达丰联合开发。


阿里坎教授关于极化码的论文发布和Release 15标准的完成之间已经过去了大约10年。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水面以下,有着数十年不间断的研究和探索。


1948年,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发表了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它成为信息理论的基础。在论文中,他指出了在给定带宽上以一定质量可靠地传输信息的最大速率。这被称为香农极限。他还提出,信道编码技术提供了达到该限制的手段。因此,信道编码技术已经成为通信领域皇冠上的宝石,众多科学家不知疲倦地致力于开发和发展这项技术。


维特比解码算法于1967年被发明。它代表了第一代信道编码技术的巅峰之作。该算法使解码更简单,并在解码过程中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它使卷积码广泛用于信息和通信行业。该算法于1988年用于2G GSM网络,并用于随后的3G网络。


在1991年的一次工程实验中,法国教授克劳德·贝鲁(Claude Berrou)发现了turbo码,这是第一个使该行业接近香农极限的编码方案。这为第二代信道编码技术打开了大门。1999年,3GPP采用turbo码作为3G UMTS系统的信道编码。它也被用于4G LTE系统。


基于turbo码原则,计算机科学界对1962年由罗伯特·加拉格尔(Robert Gallager)教授(阿里坎教授的导师)发现的LDPC码有了新的理解。基于这种新的理解,人们意识到,凭借现代计算能力,LDPC码也可以让我们接近香农极限。在随后的几十年中,LDPC码已广泛应用于存储和广播领域。


2008年,阿里坎教授发表了关于极化码的论文。极化码成为唯一理论证明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编码方案。它们开创了第三代信道编码技术。LDPC和极化码都被采用为5G标准。


众所周知,从理论转向实际应用是一个充满无数工程障碍的过程。三代信道编码技术中的每一代都需要10到20年才能从学术发现发展到行业标准。


华为自2009年开始研究5G。这也是阿里坎教授在《IEEE信息论汇刊》中发表关于极化码的官方论文的一年。5G是华为通过完整的端到端流程开发的第一款产品,从概念到研究、标准和商业应用。这种经验非常宝贵,过去十年我们在5G的工作中可以吸取很多教训。


在此,我要感谢李英涛(Li Yingtao)在这次旅程中的出色领导。没有他,我们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们。我还要感谢我们的5G项目经理童文(Wen Tong)博士。在过去10年里,他在世界各地旅行了数百万公里来完成工作。由于他的工作,我们实现了5G的目标:实现技术突破并帮助制定统一的全球标准。


请允许我再次向阿里坎教授、李英涛先生和童文博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阿里坎教授在学术界的同行、科学家同伴以及所有为5G作出贡献的华为专家。


展望未来,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标准的诞生只是新旅程的开始。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包括极化码在内的5G技术更快、更好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衷心希望企业与学术界的紧密合作,像是华为与阿里坎教授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继续发扬光大,为ICT产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奇迹。


谢谢!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来源:华为、蓝血研究


无独有偶!

南方科技大学产学研公众号上有一张图火了!

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照片,大咖云集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波尔、洛伦兹、居里夫人……

理解科学、尊重科学、支持科学,科技创新成就未来!


原文标题:南科大产学研又创深圳速度!孙大陟教授孵化的产业公司将打破国外垄断,闯入千亿蓝海市场



走进位于南方科技大学创园内的深圳南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两幅图像,一幅是爱因斯坦的头像,还有一幅是汇聚了科技界智慧之脑的“全明星”照,照片下方是孙大陟教授亲自撰写的图片说明:


1927年第五届苏威会议(Solvay Conference)参会者合影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29名参会者中1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波尔、洛伦兹、居里夫人、普朗克等等这些科学巨人,天才中的天才,令人神往!


苏威是一个伟大的化工材料集团公司,不只是因为它能够生产出优秀的产品,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是由于它对科学的态度:理解科学、尊重科学、支持科学,科技创新成就未来!

撰写人:孙大陟,2018年5月29日

 

▲ 1927年索尔维会议照片(彩色为后期技术处理)


也许正是对科学的无限热情,驱使着这位青年“千人计划”专家、新材料科学海归博士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以求,并不断致力于将自己的实验室成果推向市场,以期产生更大社会价值,造福同胞。


加入南方科技大学5年以来,孙大陟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学生孵化项目多个,成为深圳各创业大赛的常客,并频频获奖。在他的指导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创新创业公司成立,并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孙大陟教授也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新路子。



孙大陟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致诚书院学术副院长。

 

孙大陟教授分别于2002及2005年获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化学工程专业本科及硕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高分子技术中心(PolymerTechnology Center)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师从国际著名高分子材料工程专家Prof.Hung-Jue Sue;2009年–2012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功能纳米中心(Center forFunctional Nanomaterials)的Soft&Bio NanomaterialsGroup从事DNA诱导纳米材料自组装相关课题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12月起,在南方科技大学全职工作,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2015年9月起,兼任致诚书院学术副院长。

 

孙大陟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包括:胶体(纳米)颗粒的分散现象与自组装;胶体分散体系的工业应用,包括油墨、涂料、分散液等的配方研究;碳纳米材料; 纳米润滑体系及其工业应用;改性工程塑料及树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在工程轻量化中的应用等。

 

孙大陟教授已发表论文23篇,2个专业书籍章节,申请国内外专利14项,其中授权专利4项;2012年获得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Spotlight Award,2013年7月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B类,2014年1月入选中组部第十批“千人计划”(青年千人项目)。




创业孵化极具南科大特色的创新创业模式


成立于2016年的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南科新材”),由孙大陟教授与他的学生张至共同创办。最初缘起于孙大陟教授课题组的一个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从实验室到形成论文、成果,从商业计划书到参加深圳市创业大赛并获奖,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不容易。几经周折,通过外部合作并孵化新公司,项目最终落地,孙大陟教授坦言,“学校里的科研成果虽然有前景的东西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实现成果转化并成功走向市场,这步其实相当不容易”。




深圳南科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以南方科技大学为技术支撑平台,以学校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学校教授、科研人员及毕业生为创始技术团队,从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科研平台剥离,并成立于学校科学园的一家新材料科技公司。南科新材的主要业务以新型润滑材料、功能性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及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自主研发、应用与生产为核心,产品经过了实验室研发、小批量生产、国家检测认证机构测试以及多家业内企业试用,产品性能表现优异,正进行规模化生产与企业化运作。


南科新材首先推出自主研发的新型纳米润滑添加剂,产品适用面广泛,可应用于发动机润滑及各类工业润滑、特种润滑、密封及自润滑修复等。产品具有卓越的性能,可以有效降低机械接触面间的摩擦磨损、修复机械磨损表面和提升动力系统性能等。特别是在提升动力系统性能方面,效果包括节能减排、减噪缓震、预防积碳、提升发动机动力及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等。纳米润滑材料是润滑工业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将为“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实施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并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预计国内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 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为南科新材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值得欣慰的是,从项目落地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公司的第一批产品已经开发成功并即将推向市场。据同类产品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德国某品牌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该类产品拥有1000亿级的市场,目前高端产品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和以色列。而南科新材此次采用了全新的材料和自主研发的技术,各项性能指标经实验室和实测效果对比,都已经超越了德国产品。该项技术目前正在全面进行专利系统的布局,下一步将准备产品量产。


通过这个项目,孙大陟教授得到启发,做一个不断孵化的平台,一个一个项目地推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孙大陟教授的思路是:研发+平台+技术+产业化+公司的模式,先成立研发平台,用具体研发项目把技术孵化出来,再通过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由2018年本科毕业生创办的深圳市氟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在孙大陟教授指导下孵化的创新创业公司之一,主要研究新型材料镀膜的应用。仅2018年上半年,氟光纳米科技就在校内外举办过多次纳米镀膜产品体验活动,受到了体验者的一致好评。


 ▲ 致诚书院院长夏志宏教授、学术副院长孙大陟教授为南方科技大学致诚书院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揭牌


谈到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孙大陟教授指着“南方科技大学致诚书院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牌匾满脸自豪。南方科技大学致诚书院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依托南方科技大学大数据创新中心、深圳市氟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青创工作站等一批校办企业、孵化平台,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目标。其中,在孙大陟教授带领下的青创工作站孵化基地,已经成功孵化了包括“氟化石墨烯润滑材料的研发及小试”、“纳米抗菌滤膜的开发与应用”等多个项目,团队成员先后获得深圳市科创委“个人创客”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多个奖项,成功孵化了包括深圳市氟光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多个创新创业公司,各项目资金累计获得风险投资数百万元。



横向课题助力企业在科研上攻坚克难


高校和企业进行横向项目合作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相对于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或机构批准立项的各类计划/规划、基金项目等纵向科技项目而言,横向科技项目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项目,更注重产业化应用。由于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科研难题,有较为明确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孙大陟教授常常也会极力参与。2017年,孙大陟教授帮助一家无机颜料公司成功突破科研难题,企业当年销售业绩增加超过1000万元,是他亲历的一个典型案例。


天蓝颜料(山东)有限公司(下称“天蓝颜料”)是山东龙口市群青颜料生产企业之一,从2017年3月与孙大陟教授签订产品合作开发合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孙大陟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成功研发出群紫颜料、耐酸群青等高端产品。投产后产品价值大为提升,可与世界上两大群青巨头——美国福禄公司和亨斯曼公司比肩。产品供不应求,天蓝颜料公司的发展一年内迈上新台阶,不仅企业知名度提升,更是先后参与群青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让企业在同行业中拥有了更高的话语权。 


 ▲ 孙大陟教授帮助指导天蓝颜料开展新产品研发


其实颜料本身并不是孙大陟教授的专业研究领域,但是由于有技术池、材料库的长期积累,加上团队超强的学习和研发能力,带着与企业双方的相互信任和支持,孙大陟教授带领团队以超乎寻常的研发速度成功攻破了困扰企业的技术难题。该案例被当地主流媒体报道后,《千人计划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海归博士孙大陟教授的“龙口速度”》被传为一段佳话。


孙大陟教授从读博士的时候开始就参与企业项目,海外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他对市场需求、企业研发、产品应用的关注都极为敏感。此外,在与企业合作时,孙大陟教授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互信”。“真诚地去交流,我需要知道企业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市场在哪里,双方共同找到利益的平衡点。互信是基础,也是最本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能力多强、技术多好”,在孙大陟教授看来,事情能不能做成,“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人和人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至关重要。在与山东龙口天蓝颜料公司的合作、研发过程中,我们一直保持无障碍交流。”也许正是基于这些洞察,让孙大陟教授在扎实的基础研究之外,在应用领域也常有超常发挥。



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孙大陟教授既有教学任务,也有科研任务,同时还在岗创业、指导学生创业,参与企业合作项目,身兼数职,如何平衡?


孙大陟教授介绍说,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研究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他希望让学生在基础研究过程中锻炼创新型思维,在产业化应用研究中发现科研技术本质。“我特别要求博士生做基础研究一定要做得细,即使课题的背景可能是应用,但是我要看到你的系统,要具备从应用研究中提炼出基础性概念的能力,并且能够表达出来,输出形成成果、论文”。

 

▲ 孙大陟教授课题组成员合影


“我跟学生经常说的一点就是,我们南科大培养的是高级创新型的人才,不是操作仪器设备的工人。只会用仪器测这个测那个,不叫创新。” 孙大陟教授直言,很多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实验能力优秀,但是缺乏动脑思考。针对这一点,孙大陟教授要求学生实验之外的时间,多读文章,多产生想法,生成自己的观点。


他例举自己读博士期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真正留在实验室做实验,另外三分之一时间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自己思考,并不断整理、总结,将成果做成PPT、写入论文。“最后这一关其实是最难的,这是需要学生特别是博士生重点锻炼的,就是他能够把他做的东西表达出来,能给人讲明白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回事,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型人才最起码的要求。”


重视基础研究,培养创新型的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一个解决一个,越挫越勇,愈来愈强。这是孙大陟教授自己快速成长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如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在这位笑容如春天般灿烂的年轻教授身上,在他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春风化雨般的不懈努力,也看到了疾风骤雨般的南科大深圳速度。


在孙大陟教授看来,深圳现在的科技创新创业氛围非常好,仍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机会。前景可待,未来可期!他期望以后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多“走出去”了解市场的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工作;与企业有进一步的深度对接,解决企业科研能力不足的难题,利用高校的实验室及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孙大陟教授部分专利成果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产学研 (微信号sustciur)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